“難道一個綜藝節目也遭不住24歲的本命年嗎?”
《快樂大本營》失約的第四個周六晚上,夾雜在《這就是街舞4》的收官刷屏熱搜里,網友再度將“快樂大本營停播”刷上了微博熱搜榜TOP1,連續21小時在榜、閱讀量達到1.8億。國民綜藝的影響力不難窺見。就在29日,湖南衛視2022年內容招商會上,《快樂大本營》出現在新品綜藝范疇,并公布了全新升級整改方案:節目將重新定義“棚內明星藝能秀”,邀請的嘉賓涵蓋演藝明星、體壇明星、藝術家、
演藝團體等;在主持團隊上,將加入數字主持人小漾。值得注意的是,從10月9日驟然而起的停播風云到如今的新方案釋出,輿論的走向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可以不看,但它不能不播”,雖然有不少網友對其娛樂導向表示不喜,但對于這檔陪伴了大部分80、90后成長的老牌綜藝,最初輿論更多是情懷的承載。
數字主持人的加入,成了觸發大眾吐槽欲的導火索。這種吐槽主要是源于兩方面:其一,一些觀眾認為節目整改應該是內容上的,而不是在主持團隊上做文章,本末倒置終究觸及不問題的根源;其二則是對于虛擬偶像綜藝化本身的不看好,何況還是作為控場的主持人存在。無論如何,市場仍在推動著這棵綜藝常青樹,在24歲的本命年之際,不斷修剪枝椏甚至是重塑軀干。另一方面,此番的熱搜話題之所以撬動如此大的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此刻的它更多是作為老牌綜藝的一個縮影出現。
30日下午,有微博大V發現近期綜藝市場的一些變化:《天天向上》重回周五的同時,王一博、大張偉悄無聲息的退出了;《你好生活》收官中央視主播康輝、剛強的鏡頭被剪;《青春環游記》新一季發布公告延期播出;在東方衛視招商會上,同樣沒有公布關于新一季《極限挑戰》的計劃……曾經扛起綜藝市場半邊天的老牌綜藝們,正在面臨集中性改革,而思維持續發散,今年還有偶像選秀的終結。2021年,顯然是國產綜藝賽道的巨變之年,而整改之后的未來在哪兒,仍待觀望。
《快本》的“檻兒年”和“有限自救”
今年是《快樂大本營》播出的第24年,而從去年年末的主持人收禮事件開始,它就已經陷入了一種長久的低迷中。謝娜休假,張雨綺、丁程鑫、娜扎等人加入組成了“快樂限定團”,但提振有限;丁程鑫加入的快樂家族升級為六人團,尚未正式營業卻即刻陷入主持人證的困窘;謝娜重磅打響的回歸之戰收視率不升反降,太陽女神似乎也沒有那么重要;而期間夾雜的還有李維嘉代言暴雷事件等。
一個顯性的市場規律,是《快樂大本營》的起伏始終圍繞著主持團展開,甚至回顧節目24年的歷程以及期間的風雨自救,也會發現主持人始終是改革的引線。李湘與何炅的搭配,成就了綜藝主持的神話;1999年李維嘉加入成為外景主持,節目也在之后兩年大刀闊斧改革,戶外版同樣在當時締造了造富神話。二人神話和鐵三角的主持,在2004年驟然終結,李湘的離開讓何炅和李維嘉獨挑大梁,謝娜在進出間反復;2006年,杜海濤和吳昕加入,長達15年的快樂家族成立。
主持人自救在這兩年被持續放大,快樂家族的招新屢屢撬動娛樂圈的經紀公司,但多未在市場上留下太多關注。直到今年的丁程鑫、數字主持人先后加入主持陣容,才真正讓“快樂家族”在15年的節點上迎來了巨變,這一舉動在何炅、李維嘉、杜海濤等頻繁的個人危機后頗有深意。但《快樂大本營》的問題,真的只是主持團隊的問題嗎?主持人暴雷、主持風格固化、新鮮血液的融入,的確是誘因,但更深刻的問題恐怕仍在節目本身。這也是網友對其升級方案表示失望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末倒置。
網友用一句“以前是請誰誰火,現在是誰火請誰”,精準概括了《快樂大本營》的核心問題:從造星到依靠流量,這檔國民綜藝逐漸在流量追逐中失去核心優勢。——流量偶像丁程鑫的入局,同樣指向了這一目標。從節目模式上來看,曾經引領內娛浪潮的游戲項目也在逐漸走向了低幼、固化和虛假表演。
《快樂大本營》的內憂外患終于在積年累月中爆發,只是如今高大上的升級整改方案,是市場想要的嗎?數字主持人小漾的加入,看似新穎實則雞肋,甚至喚醒了網友久違的在《明日之子》中被虛擬偶像支配的恐懼。“讓虛擬偶像停留在二次元世界就好”,也成了很多網友的呼聲。
藝人藝能方面的概念相對模糊,但大致可以猜測主要是弱化節目的娛樂屬性,強調價值引導、能量傳遞。在綜藝題材、類型爆發的當下,這還會是有效策略嗎?與此同時,這份整改方案中仍然留下了許多謎題:六人團的快樂家族會有新的變動嗎?節目將在何時回歸?時至今日,不得不感慨一句,或許讓《快樂大本營》就此停留在記憶里,是個不錯的選擇。
老牌綜藝“大逃殺”,過度娛樂為市場劃下紅線?
一切早有端倪。9月30日,《快樂大本營》停播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湖南衛視將“快樂中國”的口號改為“青春中國”,這個從2004年起就確定的娛樂立臺策略,見證了湖南衛視的綜藝崛起,卻也見證了其在“過度娛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1年面對選秀市場亂象頻出,監管重拳出擊,選秀綜藝進入停滯期;2017年《爸爸去哪兒》被叫停,風靡一時的萌娃綜藝暫停,再度為其敲響了警鐘。再到10月9日,《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雙雙宣布升級整改,前者更是失約至今,湖南衛視再次站在了警戒線上。雖未停播,但《天天向上》的處境實則與《快樂大本營》相差無幾。
主持人團隊的幾經更迭和頻頻暴雷,消耗了市場的好感度;與此同時,在熱劇熱綜熱門偶像涌入的節目里,誰還能記得這檔節目最初的定位是“文化脫口秀”?定位模糊、過度娛樂化,同樣是它的問題所在。敏銳的資本市場早早給出了預判,近年來《天天向上》的冠名商不斷“降級”,甚至在去年10月出現了裸奔的情況。日前芒果超媒也表示,《快樂大本營》營收對公司整體收益非常有限,這與其主要依托自制內容有關;另一方面,相比近十年前圍繞著節目的報道還是“一年創收8億”,這檔國民綜藝也在2016年冠名賣7億之后,連續多年持續面臨著招商縮水的情況。不過相比《快樂大本營》的停播整改,自錢楓事件爆發開始,《天天向上》便在火速作出改變,到如今整改的方案愈發明確:聚焦傳統
文化、
文化交流、科技科教等主題,強調行業高端精品訪談節目定位。而在29日的衛視招商會上,這檔節目也宣布重回周五檔。
主持人團隊的更迭也在悄無聲息中完成。截止上周五,大張偉和王一博已經連續缺席了三期節目錄制,再早前一期兩人的主持人身份同樣被弱化,節目重點強調的主持人只有汪涵。“退出”的傳聞在節目制片人的采訪中似乎被印證:部分成員告別,同時會加入新鮮血液。
從娛樂立臺到娛樂之殤,湖南衛視正在面臨著新一輪的整改。這種動蕩不只是于其自身,根據媒體報道,未來湖南衛視的主持人外派同樣將收緊,這也意味著當下我們所熟悉的一批網絡綜藝將面臨變革。在最新官宣陣容的《令人心動的offer3》中,連續兩季坐鎮主持的何炅卻缺席了。更重要的是,這場由《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拉開的老牌綜藝整改大幕,未來或將涉及更多的
綜藝節目。一個顯性的信號,是10月29日,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廣播電視臺因節目過度娛樂化被約談。
國產綜藝高速發展的當下,內容創作者正在不同維度挖掘娛樂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導向,但過度娛樂化的現象同樣存在著。在綜藝市場對流量明星的追捧里,本身就在助長著追星、炒星的風潮;網絡上搜索“過度娛樂”也會發現這一問題始終是觀眾尤其家長們的困擾,而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更是成為關聯高頻詞匯。浙江衛視的《青春環游記》、
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便是在這種語境下進入大眾視野的,它們是此番整改升級的重點對象。而同樣被網友提出關注的還有《奔跑吧》《王牌對王牌》等綜藝。
綜藝市場過度娛樂的問題不容小覷。美國學者尼爾·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曾寫道:“如果
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之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么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
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回歸市場,隨著警戒線劃下,作為衛視廠牌的老牌綜藝先后遭遇整改,同樣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牌正在發生。曾經憑借著綜藝崛起的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還能守住領軍者的位置嗎?憑借著國潮崛起的北京衛視,是否會成為這場整改中的紅利獲得者?未來充滿了變數。
無論如何,我們仍然期待著整改后一個全新的綜藝市場,既有下飯的快樂,也有現實的思考、情感的溫度,而不是徒留哈哈一笑之后的空虛。價值沉淀并不是娛樂的對立面,國產綜藝將如何邁過“娛樂至死”這道坎,我們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