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沈陽機床披露了有關其全資子公司破產清算進展的公告。身為國內機床領域的龍頭企業,沈陽機床因為長期虧損債臺高筑于2019年走向破產重整。重整完成近兩年后,沈陽機床的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旗下全資公司都走向破產清算。企業整合穩步推進,失敗與成功的經驗也是寶貴的財富,沈陽機床多年來積淀的產品技術還是值得肯定。
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
沈陽機床是一家有歷史的企業,幾經起起伏伏,走到今天又陷入了困境。公開資料顯示,沈機集團于1995年通過對沈陽三大機床廠資源整合而成立,是我國最大的機床制造商及數控機床開發制造基地,旗下的沈陽機床于1996年上市。
自改革開放以后,大量外國機床涌入中國市場,德國、日本等國家制造的機床,雖然價格更高,但是性能也更為優越。缺少拳頭產品的國產機床日子并不好過,從1993年到2002年,沈陽機床及其下屬企業,只能通過裁員艱難度日。
直到2002年,關錫友接任沈陽機床總經理,沈陽機床發生轉折。在關錫友的領導下,企業在剝離了除機床制造外的其他業務后,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在2011年,沈機集團最為輝煌,當時銷售收入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一。
然而2012年開始機床行業結束了10年的黃金時期,整體出現了下滑,沈陽機床也收入驟減。同年,沈陽機床的i5數控機床問世,但這款產品并沒有挽回下滑的趨勢。i5數控機床前期巨大的研發投入,讓本就利潤微薄的沈陽機床,深陷債務泥潭,接下來就是連續7年的虧損。2017年年末,沈機集團曾在遼寧省、沈陽市兩級政府支持下開展綜合改革,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負債率高、財務費用高的問題。
2019年7月,法院受理沈機集團重整,次月,ST沈機亦進入重整。2019年11月,沈機集團與沈陽機床的重整草案獲法院批準,央企中國通用技術 (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通用技術集團)入主成為兩家企業的大股東。重整后沈機集團則不再持有ST沈機股權,根據重整計劃,沈機集團將持有的1.15億ST沈機股票抵債給相關財產擔保債權人,將持有的剩余0.76億股ST沈機股票用于清償沈機集團的金融普通債權人。
2020年1月,ST沈機公告稱,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2021年年末,ST沈機尚未實現業績扭虧。ST沈機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80億元,同比增長26.19%;歸母凈利潤為-2.89億元。ST沈機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收入規模增加,保持同比減虧態勢,經營逐步改善。
i5的路還可以走下去
回顧沈陽機床發展的歷程,i5數控系統作為企業的轉型之作并沒有讓其帶領中國機床行業拼出一條血路。當年關錫友認識到快速增長的業績倚靠的是市場井噴式需求,一旦市場萎縮,那么企業也會遭受重擊。于是他開始投身高端機床 (i5數控系統)的研發,帶領沈陽機床努力轉型。
但研發新技術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資金的投入,關錫友幾乎每年都要在研發技術上花費上億元,終于在2012年,成功研發出了全球第一臺智能化數控設備,一度讓大家以為已經步入了全球制造業頂尖圈子。
業界人士認為,沈陽機床這一盛極致衰的發展史,讓不少人為之唏噓。他的隕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也有對企業管理認識不足,以至于進行錯誤的戰略部署,導致技術領先,資金卻無法回籠等問題。
實際上從技術角度,i5還是在國產機床技術的創新中有著重要的領航作用,依然有著發展空間。
從技術角度看,i5數控系統十分超前,通過云平臺,所有已售出i5數控機床的生產狀態都是可以知道的。于是,通過云平臺就可以對機床的生產任務 (對機床加工產出的訂單)在企業之間進行調配和協調。
據了解,i5相關資產的所屬主體本為沈機研究院和沈機上海智能;2017年底,沈機集團方面實施 “債轉股”,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相繼引入了建盛基金、沈陽燃氣、盛京資產三位投資者,并向對方承諾三年內將所持i5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但至今還沒有確定是否注入。
中國母機努力邁向高端
即便是失敗也不能否認沈陽機床在國產化產品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正是有了很多試錯的機會和大膽的嘗試,我國數控機床在國際舞臺上得以逐漸發展。
可以看到,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重要階段,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中,高端制造業會逐步取代簡單制造業,制造業也將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制造過程高度依賴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這將成為該行業新的增長點。預計到2026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將達到5148億元。
但是我國機床行業仍然面臨大而不強,高端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西門子、發那科、海德漢、三菱等國外系統占據90%以上市場份額,國產數控系統份額不足10%。除此之外,如主軸、絲杠、導軌、精密軸承、光柵尺、編碼器、高端刀具等核心部件也嚴重依賴進口。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后果往往是不得不接受高昂的成本,自身缺乏競爭力。
發達國家對高端機床實行出口許可管制,致使重點領域遭遇 “卡脖子”情況。從 “巴統清單”到 “瓦森納協定”,發達國家一直把五軸數控系統及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作為戰略物資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對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嚴格封鎖技術,尤其是在軍工、航空航天、機床制造等領域,高端機床基本是禁止出口。
中國母機走向高端產品還有許多路要走。去年,國資委在一次會議上將工業母機與高端芯片相提并論,并將前者重要性置于首位。這只是一個開端,制造業的春天已開啟,后續有望能出臺更多的配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