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我市日前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常州市體育工作全面融入大局,形成政府主導有力、社會規范有序、市場充滿活力、人民積極參與、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公共服務均衡完善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全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和體育治理走在全省前列,體育事業已成為助力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
在群眾體育方面到2025年要實現,全民健身設施“舉步可就”,城鄉一體“10分鐘體育健身圈”功能日益完善;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日趨完備,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平方米;公共體育設施和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3%以上;全民健身活動賽事體系豐富多樣,“運動龍城大聯賽”品牌美譽度、參與度進一步提升。
在競技體育方面要實現,大賽貢獻領跑全省,每屆奧運會確保獎牌,力爭金牌;全運會、亞運會常州籍運動員參賽人數和金牌數力爭再創新高;“十四五”期間,向省級以上優秀運動隊輸送100名以上運動員,“輸送獎”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十四五”期末,常州籍世界冠軍力爭突破28名。
在體育產業方面到2025年要實現,本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650億元左右,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5%,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200億元左右,城鄉居民人均體育消費達到3800元左右,體育彩票銷售額五年累計達80億元以上,躋身長三角體育產業發達城市之列。
在體育賽事方面要培育品牌體育賽事,引進職業體育賽事,全力打造并形成3—5項國際知名品牌體育賽事和8項以上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體育賽事,不斷提升辦賽層次及辦賽水平,爭取創辦1—2家職業體育俱樂部。
此外,要在打造體育文化品牌和深化體育改革方面取得新成效,著力塑造常州開放創新、時尚活力、美好健康的城市體育文化特質,不斷彰顯常州體育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同時,要積極總結提煉可借鑒、可復制的常州經驗,打造具有常州辨識度的體育改革創新成果,推進體育整體治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